-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
“基础教育与改革发展团队”读书会活动顺利举行
时间:2025-04-23 18:50:05 来源:教科院新闻宣传中心 作者: 阅读: 次在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2025年4月22日下午,我们第一党支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团队”读书会活动如期在教科院402教室进行。杨建朝、邢思珍、周娜、张悦等老师及2023级、2024级学前教育和教育学专业部分研究生参加,共同阅读亚里士多德的世界名著《尼各马可伦理学》。
读书会开始,首先由部分同学进行阅读分享,分别就章节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和思考。王冰冰同学认为亚里士多德在第四卷中通过中道原则系统阐述了慷慨、大方、大度等具体德性,强调德性需通过理性与实践的动态平衡实现。常美慧同学提出第五卷的核心:公正是"完全德性",其通过分配性公正和矫正性公正构建社会伦理秩序。赵仁煜同学指出第六卷区分理论理性(智慧)与实践理性(明智),强调明智作为连接道德德性与现实行动的关键理智德性。刘源同学解析第七卷自制与放纵的伦理张力,认为快乐是"正常品质的未阻碍实现",需通过教育培养对真正快乐(如沉思)的理性认知。
教师研讨环节掀起思辨热潮,例如,杨建朝老师率先抛出核心问题:“如何理解德性需通过习惯培养?教育能否帮助人实现从品性恶劣到品德高尚的根本转化?”周娜老师认为:“德性的行为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要形成一种德行,应该想办法让它持续下去,时间长了就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在探讨幸福观时,杨建朝老师追问:“人生幸福的本质何在?”张悦老师提出:“教育者应超越物质幸福层级,在智性实践中实现主体价值的拓扑升华。”最后,杨建朝老师总结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理论旨趣,分析了其对教育的启示,认为:“未来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始终坚守精神幸福的价值追求,努力修炼自我德性,实现幸福人生。”
本次读书会以经典文本为锚点,既系统解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又紧密结合当代教育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活动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结束,此次对经典文本的深度研读,不仅夯实了教育伦理分析的理论根基,更引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层次理解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