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术预告】在线vs离线:字形如何影响言语加工?

时间:2025-03-28 14:49:45 来源: 作者: 阅读:

报告主题:在线vs离线:字形如何影响言语加工?

报告时间:2025331日上午8

报告地点:教科楼402

报告内容简介:近年来,字形与语音的跨模态激活模式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研究提示,长期的读写学习和训练可能会改变大脑处理语言信息的方式,使得语音加工任务可能涉及字形表征的激活,即在语言加工中,呈现字形与语音的跨模态激活模式。对于字形跨模态激活的产生机制,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说:“字形在线激活”以及“语音离线重组”。字形在线激活假说认为,言语加工中的字形效应来自于字形系统与语音系统的共同激活。语音离线重组假说则认为,字形效应来自读写学习对语音表征的重构,识字改变了原本已存在的语音表征,使语音表征中存储了字形信息。基于以上争论,本研究采用脑磁图(MEG)技术结合图片命名任务,通过ERF分析、表征相似性分析和全脑探照灯分析,考察口语产生中语音和字形交互及其时空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字形和语音表征在口语加工过程早期被并行激活,并在脑区定位上呈现空间分离特征,为“字形在线激活”假说提供了证据。此外,组块效应提示口语产生中的字形和语音的干扰效应来源于相似表征的激活竞争机制。通过对比传统模型,研究提出了语音和字形“早期并行-后期整合”的分阶段加工模式,表明语音和字形表征在语言加工过程中呈现出从并行激活到动态整合的转变。

报告人简介:崔晓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在博士期间与牛津大学Ole Jensen教授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科学、语言认知、阅读,研究成果发表在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SCI、SSCI知名期刊。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奖学金等奖励。熟练掌握fMRIMEG等神经影像数据的分析技术和多变量分析方法,以及各种行为、眼动实验方法,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丰富的数据处理和科研经验。